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华东工程 华诞献礼(三)】观音法界的匠心传承

浙江普陀山,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,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,有悠久的佛教文化,被称为"海天佛国"、"南海圣境"

与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仅一江之隔,中建三局华东公司承建的的佛教文旅项目——普陀山观音法界正法讲寺雏形初显。项目占地面积22.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,共28个院落,111栋单体,各单体之间通过廊道连接,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仿宋院落式建筑群

雕琢宋式古建

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均采用中轴线布局,正法讲寺为仿宋院落式建筑群,以中轴线贯穿,分为礼佛区、教学区及生活后勤区等,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特色,又满足新时代办学需求。

“项目沿袭宫殿建筑和寺院建筑礼制,在中轴线上布置天王殿、圆通宝殿、法堂等重要建筑。”项目经理徐强介绍,“圆通宝殿是仿宋纯木结构建筑,建筑制式为殿堂九间,木材总量达7000立方米,规模仅小于故宫太和殿,同属最高等级古建。”

为精心雕琢每一细节,项目按宋代《营造法式》制式设计和施工。古建筑对木材要求极高。为此,项目四处寻访,最终选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印茄木作为中轴线区木材,非中轴线区木材则选用加拿大、日本的杉木。圆通宝殿使用的木材树龄都在百年以上,树径超1米,原材万里挑一,耐腐耐潮,纹理交错,加工更是精益求精。圆通宝殿梁柱尺寸大,柱子下粗上细,弧线外轮廓靠机器无法完成,只能凭手工打磨。“匠人手工制造一根柱子最快需要半个月。”项目建造总监刘真红说,“在这里,工匠精神得到最直观的体现。”

圆通宝殿所有梁柱全部采用直榫、燕尾榫、扣榫等榫卯连接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,项目创新采用“移柱法”和“竖向构件分段对称,水平构件分层同步”吊装技术,将木结构安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

工匠精神的体现远不止这些。由于结构复杂,施工中每一道工序都极为考究,包含多种复杂传统工艺:所有莲花台座要处在同一水平线,屋面瓦作铺设需9个步骤,非中轴线油漆为4遍混水漆,圆通宝殿采用8遍木蜡油,混凝土基层采用4道灰,木结构基层采用“一麻五灰”处理。


融合古今之美

传统技艺加科技创新,取其精华,古今融合,这是现代匠人的智慧。除了圆通宝殿,项目其它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+木装饰。如何使木装饰与混凝土梁紧密连接且防止其开裂,是实现“仿古”的关键。项目从榫卯工艺中汲取灵感,在混凝土梁侧安装燕尾榫,在木装饰板上凿出卯眼,嵌进榫中,与混凝土梁合为一体,误差不到0.5 毫米

项目屋面形式繁多、结构复杂,有重檐歇山顶、歇山顶、悬山顶、十字顶、攒尖顶5种。

传统的施工是先浇筑混凝土屋面板,拆模后再反向钉望板、木椽,工人施工不便,效果也不尽如人意。“试试在支模时把望板和木椽预先固定。”技术讨论会上,项目总工张小天大胆提出设想。于是,项目采用木椽望板一次成型技术,达到减少工序、缩短工期,成型效果更佳的效果。

古建筑怎么防雷?绕着圆通宝殿走一圈,笔者没发现一根避雷针。“秘密就藏在正脊两端的鸱吻。”张小天说,传统的鸱吻只起到装饰和“辟邪”的作用,项目制作了一对纯铜鸱吻代替避雷针,安装在正脊上,形成屋面防雷体系。

“虽然增加了成本,但能将建筑功能与艺术造型巧妙结合,最大程度保持古建筑屋面的美观和谐,还是值得的。

营造山水禅意

作为全国最大汉传佛教女众禅林学院,项目要成为普陀山观音文化的博览园、弘法中心,致力打造佛教建筑的传世之作,必须做到“处处皆禅意”

放眼望去,到处都是绿意葱茏。项绿化率40%,共种植罗汉松、黑松、大板松、日本五针松、茶梅、红枫、银杏、鸡爪槭、金桂等220余种植物,营造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”的意境。

各建筑之间大小庭院错落有致:一潭天、清心樾、邀月亭……每一处都独一无二。走进云水居,精心堆叠的太湖石“矗如峰峦,列如屏障”,与泉、瀑、潭、池交相辉映,“山水”一体,相得益彰。另一处西禅庭院则打造为日式枯山水,布局利落,白砂石表面梳着整齐波纹,配以零星石组和苔藓,凭之冥想者可以参悟禅意美学

在廊道间漫步,莲花、角兽、悬鱼、惹草随处可见,脚下质地坚硬、色泽厚重的砖块引起笔者兴趣。“这是京砖,敲击锵然有声,是窑砖中的珍品。”徐强告诉记者,制作京砖要经过取土、制坯、烧制、出窑、打磨、泡油等工序,极其复杂。在古代,烧制一批京砖起码两年时间,即便是现在,也需要一年时间

“通过古建研究和学习,能深刻领悟中国建筑的精髓。打造一座传世经典,更能彰显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神韵,唤醒文化自信。”项目经理徐强说,“每想到这些,我们孜孜以求,不敢有丝毫怠慢。”




作者:田乃晨 金雨 周恬屹

编辑:田乃晨

审编:张博亚

审核:张鹏武 丁应章 王捷


猜你喜欢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